「101个思维模型」No.3 反脆弱思维模型:你永远有选择-三米书屋社区-三米书屋-三米星球:游戏人&互联网人终身成长的平台
   

「101个思维模型」No.3 反脆弱思维模型:你永远有选择

image

如果你想要变得更有智慧,那不妨订阅这份合集。

普通的人学习知识,厉害的人学习模型。

01

生活中的反脆弱场景

 

1、生活中有哪些脆弱和反脆弱的场景?

想象一个玻璃杯、皮球和一个纸团摔倒地上,会发生什么结果?

玻璃杯会被摔碎,而皮球摔到地上会反弹,纸团摔倒地上不会受到破坏。

在这个例子里面,反脆弱能力:皮球 > 纸团 > 玻璃杯。

当然,在这个例子中,还有一种情况,你可能会说,玻璃杯很坚硬,就像铁碗一样,可能摔下来没碎。那铁碗一样坚硬的玻璃杯,没被摔碎,和纸团一样,那可以称为是坚强。不能称为反脆弱。

image

 

 

那什么可以称之为反脆弱?

最近正好在看《三体》。《三体》里面有一个农场主和射手的假说,也就是“科学边界”这个组织协会主张的理论。这个假说提出:现实生活中,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家,犹如二维世界里面的火鸡,用自己的认知来推断物理学定理,发表论文,得出自认为是真理的依据。而更高维的农场主才是洞察一切的主,二维世界的火鸡科学家只是在局限中发现规律,农场主才是主宰这些火鸡生死的主。

不能够接受这个事实的科学家都相继自杀身亡,因为他们信仰崩塌,毕生信仰的物理学不存在了。男主人公汪淼也是农场里面的火鸡物理学家,但是他想明白了这个局,并且破局而出,不再纠结物理学所信仰本身,去探寻更深远的问题——主是谁?事实真相是什么?更高维的生物意图是什么?而我们能够做什么才可以更好的生活?

这里的男主人公汪淼表现出来的就是与其他因为信仰崩塌而自杀的科学家不同的地方,就是他的反脆弱性。因为走出了这个物理学科学谬论的局,不但没有被摧残自杀,反而因为这个事情,变得更好更强大。这就是反脆弱性。

image

 

 

再举一个大家都经历过的例子。就是接种疫苗。小时候我们都会接种牛痘,接种疫苗的原理就是先让你得这个病,感染上一点点病毒,不要感染得太厉害。这个时候你的身体会出现过度补偿和过度反应,产生抗体,从而使你身体变得更强大。这也是一个反脆弱的能力实现过程。

02

什么是反脆弱?

2、什么是反脆弱?

关于反脆弱,有一本书,出自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写的《反脆弱》。这个作者之前还写过一本很有名的书《黑天鹅》。黑天鹅事件的发生,基本上是不可预测的。世界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因为万事万物的联系和复杂性导致,不可预测的事情越来越多,就会导致脆弱性越来越强。

什么叫做脆弱性?就好像我们前面提到的例子。一个玻璃杯,把玻璃杯扔到地上,它就摔碎了,而如果是一个皮球或者是一个纸团,皮球可以反弹,纸团也不会被破坏。那么皮球和纸团相对玻璃杯的反脆弱性就更强。

脆弱的反面不是坚强,而是反脆弱。

摔了以后不但不变,还能变得更好,这才叫反脆弱。所以反脆弱是在不确定中获益。就像例子中的皮球,摔下来不但不变,而且还能反弹高度。

猫有九条命,猫从高空跳下来都能活着。它的生命体是灵活的,它的反脆弱性就比同为生命体的大象更强。

03

反脆弱模型为何如此重要?

3、为什么反脆弱模型如此重要?

所有脆弱性的人,或者是反脆弱性能力不够高的人,都特别反对波动性。就是十分厌恶不确定性,希望意外永远都不要发生。人们都希望在计划的时间,计划的地点,按照计划的动作姿势,获得计划的回报,这种想法,本身就是脆弱的。

想想许多中国填鸭式教学的教育方式,希望能够通过九年义务教育就培养出优秀孩子的妈妈们,按部就班的上学考试,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结婚生子,不出意外就能够过上幸福生活,我们暂且不说这个计划本身确实可能表面看上去“稳定幸福”,但是家长可能连孩子是否有意愿能够按照设定的剧本照做都无法保证。

比方说,小孩接受了你设定的多种培训班,多种补习班,是不是可能会压力过大患上抑郁症?比如你给他找到的铁饭碗好工作,他最后按部就班的读完初高中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体制内工作,发现自己还是很平庸,都是被安排的生活,他也开始麻木,这是不是你想要的给孩子的幸福生活呢?

探索式漫步型的生活方式,就更具备拥抱不确定性的反脆弱性。

1)、在就职就业上。

计划可以做,规划可以做。但是在实际发生的情况当下,就是慢慢“长”出来的,好项目是慢慢“长”出来的,好的合伙人是慢慢“长”出来的,好的运营是慢慢“长”出来的,和一棵树一样。你可能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慢慢发现有新的思路;你可能在做事的过程中,慢慢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你可能在推进工作中,慢慢发现有新的解法。这是探索式的意义。

image

 

 

创业本身就是一个明显具备波动性的事情。做生意不会像体制内或打工一样领取稳定工资,做生意做项目可能就是阶段性的收入高低波动。整体来说,创业的探索式做项目会比单纯的打工更具备反脆弱性。反脆弱性代表着灵活性和选择权。

2)、在教育问题上。

教育本身不是设计式的,而应该是探索式的。一味用做题思维去处理现实问题,迟早会遇到卡点,而具备探索能力,自我出题的思路和能力,则是灵活中的强者。从我自身而言,我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探索式成长。局部放养,全局承担风险。在可承受风险范围内尽最大可能放养孩子。不设置过多题目让孩子按部就班,制定好基础节奏后就让孩子自由探索。其实很多情况下,多点耐心,少些干预,“你可以限速,但是你不要提他开车”,也就是这个道理。

3)、在学习方法上。

反脆弱的学习方法,是要定期接触一些完全不同领域的知识,这样做短期内可能看不出效果, 但突然有一天,可以融会贯通,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而这带来的回报,可能远远超过其他平庸视角的投资回报。

4)、在人生道路上。

苦难和挫折正是磨练人意志的必经之路,是增强个人反脆弱能力的垫脚石。从困境中理性分析,提升认知,获得能量;从压力中回归内心,提升胸怀和气度;从局限中重新定位,提升眼光和格局。顺其自然,有时候也是反脆弱。因为顺其自然也谓之遵循规律。

人生道路上充满着惊喜和惊吓,真正的人间疾苦,只有经历过后才会感慨。也就是这样也才会对历史上那么多伟人产生膜拜之情,尤其是对那些伟人事迹,对那些几经沉浮,坎坷不平之后依旧韧性,依旧充满生机的强者更为崇拜。

image

 

 

现实生活是复杂多变的,意外也总常有发生,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唯一不变的只有意外本身。只有提高自己的反脆弱能力,才能更好地生活生存,反脆弱能力是使我们通往幸福生活的重要能力。很多时候,成年人的既要、又要、还要,也是需要反脆弱能力的。

04

如何提高自身反脆弱能力?

4、如何运用反脆弱、提高反脆弱能力?

我们又说回当下热门《三体》,作者刘慈欣对自己人生的配置,就是具备反脆弱的。他是事业单位的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写小说。他同时做的两个事情,一个上班拿工资,一个写作是爱好也是成长,他可以从这个不确定性中获益,即便哪天不上班了,也能够靠写作收入好好生活。这就是反脆弱。这就是既要还要的杠铃策略:减少不利时间带来的痛苦,同时确保获得潜在的收益。

不断寻找和积累把握各个层面的利好的不对称性,规避不利的不对称性。这就是运用反脆弱的能力根本。

类似写自媒体、刘慈欣写《三体》,这类小投入高产出,利用不对称性进行自我加持。这是反脆弱。因为写文章发表在社交媒体上可以让成千上万人看到并且得到多方面的有益反馈,效率远超过一对一的聊天扯淡。公司管理中,若公司做好了兑换期权,若公司没做好就放弃,这样的期权福利也是有利的不对称性。人际关系分强关系中的弱关系也是不对称性,弱关系比强关系有更大概率带来新知识、新机会。这就是一种有利的不对称性,尽量寻找和多做。

为了一份微薄和上限固定的工资,每天朝九晚五浪费大量时间体力从事一些日常的毫无开创性的工作,残害身体。把时间浪费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面。比如在网上和莫名其妙的网友吵架抬杠,做杠精,打嘴杖。这些事情是不利的不对称性,尽量规避不做。

再来看看几个例子。看看偶像王阳明。是一个典型的超强反脆弱的人。用事来磨炼自己。无论任何事,他都有选择的余地,无论成功和失败,他都认为这个事能够磨练他的心性,是成长的机会。“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也是这个道理。当你失去的东西很有限,但你得到的东西可能很多的时候,你就具备了反脆弱的配置能力。孔子说“君子不器”,就是说你不能把我当作一个政治家,也不能把我当作一个教育家,也不能把我当作一个作家,因为他这几样都可以,是多元的,这也是杠铃策略,也是反脆弱。做个斜杠青年,本身也是反脆弱。

生活本身就具备不确定性,在不确定的前提下,你应该想办法做的不是预测未来,而是去增强自己的反脆弱性,像一只猫一样灵活。反脆弱的原理其实就是尽快的拿到反馈,然后根据反馈不断的迭代,从反馈中获利,从不确定性中获利。

讲到这里,你会发现,我们这期讲的反脆弱意味着允许不确定性,意味着高冗余性。那和我们第一篇思维模型做熵减不就有矛盾了?

这也需要用辩证统一、局部和全局的思维去看待。特定情况下,需要具备冗余性,冗余性平时看上去是一种浪费。但在资源突然匮乏时,才会意识到它的宝贵。就好像我们前面说到,创业和打工的选择中,创业其实比打工更具备反脆弱性,但是如果你要卖房创业,一下all in,那这个时候的创业就是极大脆弱性。

如果不经历过苦难,信念就不会坚固。

如果不经历过伤痛,就不会懂得快乐。

如果不辛勤付出,就没有收获的喜悦。

如果被剥夺了个人风险,那合乎道德的生活自然也就没有了意义。

人世间酸甜苦辣咸,或许甜只占八分之一无论好坏,都能从中受益。你永远都有选择。这就是反脆弱思维模型的智慧。

image

 

 

“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尼采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没有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