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要变得更有智慧,那不妨订阅这份合集。
普通的人学习知识,厉害的人学习模型。
01
—
熵增定律场景
定律场景
作为思维模型合集的第一篇,一定会是熵增定律。
如果地球毁灭了,我们怎么能够在一张名片上写下地球文明的全部精髓,让其他文明知道我们曾有过这个文明呢?
1+1=2(代表了数学文明)
E=mc²(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S=-∑ P ln P(熵的定义)
还有你可能看到过的很多名言金句,著作作品,例如曾国藩说:“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这里的“既往不恋”,其实也是一种和熵相通的人生哲学。
无论是生命体还是非生命体,万事万物均可以套用熵增定律,所以,合集第一篇一定会是至高无上的熵增定律。
02
—
什么是熵增定律?
什么是熵增定律?
我们日常生活场景中:
如果家里摆放的物品越来越乱,是不是房间的无序状态越多?
如果脑袋里越来越多信息,是不是脑子里越混乱,思绪万千?
如果你的电脑桌面不整理,就会摆满很多散乱的文件,文件都不知道放在哪儿?
最近春节,相信不少朋友回家都会面临着被长辈催婚的问题,但是婚姻一定不要急着选择。
为什么,随机自由选择的催婚形式一样符合熵增定律。
如果随波逐流,一个普通人的人生更大可能是混乱的而不是有序的。如果因为催婚而结婚,这段婚姻更可能是不幸而不是幸福的。如果你想做出点与众不同的事情,更可能会遭遇失败而不是成功。你或许还听过一句话“如果你不种满鲜花,那里就会长满杂草”。
如果任由一个事物自由发展,那么混乱的、不确定的状态就越多,状态数越多代表的可能性越多,这其实就是一个熵增的过程。
03
—
熵的定义?为啥做熵减很重要?
熵的定义:
S=-∑ P ln P(熵的定义)
更大的可能性=更高的熵=更混乱的程度。
一个系统,一个组织,一个星球,一个宇宙,再到一个人都符合熵增定律。在自由的状态下,我们会变得混乱,无序,僵化,没有活力直至在这种混乱中走向消亡。值得庆幸的是,宇宙是平衡的,在熵增的大前提下,给了我们一条不同的路,反熵增,也即自组织,生命化。
在这个世界上,混乱才是常态,而有序是需要刻意做功才可以营造的结果。我们称为主动做功、做熵减。
为了方便理解在封闭系统中,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比如一辆在路边停了很久的单车会生锈。
孤立系统:和外界没有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封闭系统:和外界没有物质交换,但是有能量交换的系统
避免在封闭系统中导致更多的混乱。那么就要学会感知和选择。
04
—
如何做熵减的行动建议
那应该如何才能避免混乱?变得更好的行动建议。
关键在于:感知+选择,可以使得事物变得更加有序
对于个人来说,要改变混乱和无尽的熵增,有两个要点:开放(提高眼界和认知)、做功。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发现普通人每天大脑里闪过1.2万至6万个想法。
让大脑主动的做感知和选择,就是“吾日三省吾身”的道理
有本书叫做《断舍离》,这本书其实就是在主动做熵减。
还有我们提到的“过往不恋”,也是主动在做熵减。
【保持开放】
保持好的求知信息输入,你还需要打开眼界,提升认知。
当你认知有局限的时候,要做成一件事就要耗费大量的能量。
所以人只能认同和自己观点一致的人。人也只能赚到自己认知以内的钱。
假设你掌握的信息更多,不仅耗能更少,效率也更高。
这也是为什么历来伟大的企业家都博览群书的原因。
“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沃伦读书之多,我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稻盛和夫说过“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又绕回来了,这就是为什么要写思维模型的合集的原因。
【主动做功】
减肥健身等行为习惯,是需要做功的,
如果你想要养成好的习惯,那应该早睡早起。因为你睡得早,那么你不可能起得晚。
所以要做到早睡早起的决定性因素是,早睡。
主动断舍离,主动排除干扰,主动做减法,主动收拾房间,主动增加事物的确定性,主动进行时间表的规划等等,这些都是在做功。做功是反人性的,与之对应的就是懒散散漫,所以,做功多少伴随着点痛苦。
对于个人,要开放和做功,对企业,一样需要开放和做功。
一个企业,要让自己反熵增,就是让自己更有活力,就要让自己开放,更多的适应外部的变化与环境,让其在环境中自我进化。同时,可以不断生出独立的新的业务,新的业务也可以不断进化。从本质上来讲,延续的发展就是一个熵增的过程,而要想突破非连续性,必须要“生”出新的曲线,这才是对抗熵增最好的办法。
05
—
熵减和耗散结构
熵减和耗散结构
搭建一个耗散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
输入能量+信息+物质,经过耗散结构之后,排出熵。
举个例子,一条河流是耗散结构,它是流动的,有能量和物质的注入,流水不腐。而一个封闭起来的游泳池,死水一滩,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成一滩肮脏的臭水。
再举个例子,对于我们来说,人体也是一个耗散结构。每天输入了能量、信息和物质,人体会进行新陈代谢,然后排出熵。
关于人体生物学,还可以额外提及一下。我们的人体是一个神奇的结构。
大脑海马体每天新生:700个神经元
皮肤的更新周期:28天
红血球的更新周期:4个月
肝的更新周期:5个月
骨骼的更新周期:7年
基本上人体每7年,大部分的细胞就会全部换过一遍,连骨骼都换了。那么你还是原来的你吗?所以在生物学上,人是可以彻底重塑自己的,只不过需要的时间比大多数人预想的长。
河流动态平衡,人体也是动态平衡,耗散结构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结构。
关于耗散结构落到个人的选择中。如何选择城市和公司。那就要优先选择更优的耗散结构。应该选择这样的公司加入:
能够不断从外界吸取能量和信息,不断做出成绩的城市和公司。反过来,应该避免加入尽管现在看起来很良好,但是拒绝和外界进行信息和能量交换的城市和公司,无论它现在给你多高的工资,多安逸的生活和福利,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糟糕。这是熵增定律决定的。想想上面提到的封闭的泳池。
那如何能够给自己的身体搭建一个好的耗散结构呢?我们从耗散结构去理解个人如何变得更好?
看下图的框线部分,这些蓝色部分就是我们能够主动选择的部分,在“因”上努力。
这也是我经常提到的话“在因上努力,在果上随缘”。把力气用在自己可以主动掌握和影响的事情上。
再来说说人体耗散结构里面红色的部分。
我们需要刻意改变的东西是耗散结构的输入部分。对于红色部分产生的熵,包括坏结果以及坏结果带来的拖延、懊悔、沮丧等情绪,我们都应该采取接纳和允许它们存在的态度。
对于耗散结构和封闭系统的对比如下图所示,A模式一致在拒绝能量和信息的输入,B模式则一致在想办法接受信息和能量。对比一看,你就知道了,这或许就是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的人做出的行为不同。
所以,通过耗散结构,我想你一定了解了,如何主动做熵减,如何让你自己的系统变得更好。
一是保持开放,二是主动做功。
06
—
熵减的其他理解:内卷与递弱代偿
熵减的其他理解:内卷与递弱代偿
关于“内卷”。
其实也可以用熵增来分析。
这里先解释一个名词,叫做“递弱代偿”。
“递弱代偿”由王东岳(自由学者,著有《物演通论》)提出。这个理论认为,生物的进化发展趋势是,越低级越简单的生物,它的存在度越高,适应性也越强;而越高级的物种,其存在度反而很低,适应能力也越弱,这就叫“递弱”,并且存在度呈一个递减趋势。而随着存在程度的递减,后衍物种为了保证自己能够稳定存在,就开始相应地增加和发展自己续存的技能及改变结构属性,这种现象就叫做“代偿”。
这是不是和“内卷”原理相通。
怎么解释?
生命在熵减。生命的熵减过程,会加剧环境的熵增。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生命为了生存,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和物质,必须变得更加智能。
当我们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艰难,为了生存,我们就需要更强大的生存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的竞争力越来越大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我们变得越来越焦虑的原因。因为环境熵增了。
而环境在熵增。房子供大于求了,车子供大于求了,消费品供大于求了,大学生供大于求了,职员供大于求了。
熵增定律是解释内卷的另外一个思路。
总结起来,文章主要是介绍了熵增定律的定义、场景,给出建议,如何用熵增定律指导自己或者企业保持开放和主动做功。做熵减即为反熵增,反人性,自然会痛苦。但是,这正是让你走向更好的自己的唯一途径。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这又何尝不能理解为反熵增。
没有回复内容